找到相关内容333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人间佛学建人间净土

    职业,不以游方为逍遥”,这更是佛光山修行生活化旗帜鲜明的口号。不能不承认,近世佛门多以经忏法事超亡送死,神道设数奉事鬼神,早在上个世纪初,太虚大师就提出“真实修证以成正果”、“献身利群以勤胜行”的救僧...

    麻天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567035.html
  • 以寺院学风及道风的建立谈僧青年的道业规划

    儒佛并弘的特色:中国僧伽之所以下同于印度高僧,乃至于与南传、藏传的僧众有差异、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影响。中国在隋唐之际、各宗派无论在义解或修证上,都能大放异彩,原因是先有孔孟及老庄的思想作人天乘的基础,...

    心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867039.html
  •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

    在禅宗中更加突出了人的主体自觉性,积极地肯定了现实中人的内在自我价值。  (2)“说无说法”的语言观。  可说与不可说问题,是禅宗乃至整个佛教的一个重要问题,它涉及到佛教的修证体验与佛教教理的宣传的...三藏十二部经典。 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强调“藉教悟宗”,此后的在早期禅宗中,始终存在着两种倾向,一种是重视修证的禅师的传统,另一种就是重视佛经的楞伽师的传统。通常认为,禅宗,特别是南宗是主张“不立文字”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167272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抉择分菩萨地戒相叙说

    「随顺越学所摄」:不肯精进修学,日以怠惰荒嬉  为事,相沿而成风气,形成一窝蜂,这便是随顺越学所摄。三  、「或於证法退失所摄」,也许此人,於佛法,有所修证,不  能精修上进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2467381.html
  • 三藏会归老婆禅

    而立其前。  平常我们也许会这么想,古德祖师的修证与言行是那么深不可测,不可思议,因此对于他们的行履,记载在历史典籍上的,几乎一研读起来,都像打哑谜一般,莫名所以。其实所谓不可思议,即是生命之真理本来...

    叶柏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767575.html
  • 《释量论》简介

    弄懂就圆满了;没弄懂前,就要经过闻思把它弄懂并修证出来。所以不需要创新,需要的是弄懂法。在陈那菩萨之前就已经有因明,但那是与外道共同的方法;陈那菩萨之后,因明才变成佛教自己的佛法内容,之后由法称菩萨把...

    见悲青增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267593.html
  • 王恩洋: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

    真空不坏法相。 世人不解真实空义,以为空者即是无有,由是生起破坏法怖。《中观释论》观圣谛品故有颂言:“若一切法空,无生亦无灭,以无生灭故,四圣谛亦无。若知及若断,修证等作用,如是四圣谛,无体即不...若谓为色界欲界之天王,则不过五趣之一耳,与吾人平等平等。若谓为超然绝待,万类主宰,则自心所变,遍计所执,兔角龟毛,毕竟无有。何能司生人之大柄,操赏罚之权衡,而禁人之修证也哉。神既非有,人不为奴。唯业所生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667812.html
  • 试论中国近代唯识学思潮的源流

    主张,以“教尊贤首,行在弥陀”见称于世,在修证和信仰层面,他以净土一宗为归依,提倡弥陀报土,他认为学佛者需要“先读《大乘起信论》,研究明了,再阅《楞严》、《圆觉》、《楞伽》、《维摩》等经,渐及《金刚》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567851.html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有所缘境,并执著这样的存在实体(遍计执)。若能通过修行的实践,在依他起上发起般若智慧,就能将经验的心识转为根本智(转八识成四智),从而达到圆成实性。   四、转识成智是心灵环保的终极   唯识的修证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
  • 试析洞山禅法之特质(上)

    不明大事,是名最苦。一此则公案最能说明洞山的这一宗旨。然而,禅的彻悟并非只是学得几句伶俐的机锋语便可以实现的,若不经过一寒彻骨的修证,是断不可能达到了悟的。以故禅门中有一终日寻春不见春,芒鞋踏破岭头云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567861.html